► 標題:What is the exact definition of stone dust? An in vitro evaluation
體外實驗——何為碎石粉末的準確定義?
► 作者:Etienne Xavier Keller, Vincent De Coninck, Steeve Doizi, Michel Daudon, Olivier Traxer
► 發(fā)表期刊:World Journal of Urology
► 發(fā)表日期:2021年1月
► 文獻解讀者:PUSEN市場部-Vivian
文章背景/目的
激光激發(fā)器的技術改進推動了碎石技術的發(fā)展,粉末化碎石及爆米花碎石技術也廣受關注。然而,學界對于“粉末化”的碎石尺寸卻一直沒有明確定義。本文希望通過體外實驗,提出RIRS中產(chǎn)生的碎石粉末的尺寸定義。
實驗設計
實驗假設:碎石粉末被定義為足夠小的顆粒,且符合以下標準:
(1)在40cm H2O灌注壓力下可自發(fā)漂;
(2)在10cm鹽水溶液中沉降時間超過2秒;
(3)可完全通過3.6F工作通道進行吸取。
結石類型:一水草酸鈣(COM)、二水草酸鈣(COD)、尿酸(UA)、碳磷灰石(CA)、鳥糞石(STR)、透鈣磷石(BR)、胱氨酸結石(CYS)
樣本粒徑分別為:≤2毫米、≤1毫米、≤500微米、≤250微米、≤125微米和≤63微米
實驗方法:分別針對每個標準,進行灌注、沉降和吸引測試
實驗目的:主要通過限制粒徑,找到滿足所有三個標準的顆粒大小
PU3033A吸引測試
研究結果
≤250微米的碎石粉末符合我們對粉末化碎石的定義。
(1)我們的第一個標準:在40cm H2O灌注壓力下可自發(fā)漂浮,與通過輸尿管鏡灌注后碎石粉末的懸浮特性相關。粒徑限制為≤250微米的碎石粉末灌注測試結果理想。
(2)我們的第二個標準:在10cm鹽水溶液中沉降時間超過2秒,突出了石粒在鹽水中的沉降時間差異。較小的石粒沉降時間顯著較長,而粒徑≤250微米的碎石粉末沉降測試結果理想。
(3)我們的第三個標準:可完全通過3.6F工作通道進行吸取,與先前研究的結果相關,該研究顯示碎石粉末可以通過輸尿管軟鏡的工作通道被吸取。本研究確認,所有粒徑≤500微米的碎石粉末都可以通過輸尿管軟鏡進行主動吸取。除了BR(透鈣磷石)結石,其粒徑限制為≤250微米。
本文主要知識點
微創(chuàng)手術技術已經(jīng)逐步成為治療的主要手段。輸尿管鏡檢查和治療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體外沖擊波碎石術(ESWL)。研究粉末化碎石的定義,配合合適的激光能夠提升碎石效率。
#醫(yī)心向研
前往【普生醫(yī)療】公眾號,搜索此文,在文末可查閱原期刊文獻